我在南加大創新學程的第一學期

Andy Hsu
10 min readDec 20, 2018

背景 Background

今年八月我在南加大(USC)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在第一學期結束之際,我想分享我的科系到底在學些什麼東西並為自己在美國的四個月學習做個總結。每次和別人提及我念的科系時都要花一點時間介紹,加上我真的覺得這個科系很棒很特別,所以就想透過這個機會詳細介紹一下。

USC Iovine and Young Academy 簡介

這個科系在南加大USC是個跨領域的新科系,英文名稱是 “Arts,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of Innovation” 我翻譯成「設計、工程與企業創新」。儘管只有一個科系,但是我們在南加大自成一個學院 (Iovine and Young Academy)。這個科系主要是融合了四個領域:產品設計、商業與風險管理、媒體傳播跟資訊工程。

這個學院/ 科系是四年前由知名音樂製作人 Beats 音樂/耳機創辦人 Jimmy Iovine 和知名饒舌歌手 Dr. Dre 出資成立的。當時 Jimmy Iovine 在自己公司內發現設計師跟工程師在溝通上時常無法達成共識,因為創意和邏輯兩種思維模式非常不一樣。因此他就發想成立一個可以訓練學生擁有跨領域「語言」的學院。Iovine and Young Academy 非常注重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有一大部分的教學涵蓋了學生從概念發想、產品設計、製作、到行銷的訓練。它同時也是南加大裡面的其中一所學院,所以和USC藝術學院、傳播學院、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和商學院有緊密的關係;教授們的背景也多半是結合多個領域或是有在業界有豐富的經驗。

我們的上課地點都在一個稱之為「Garage 車庫」的地方,原因是許多大企業家起初創業時都是從自家的車庫開始。Garage 的開放式空間的設計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交流互動;除此之外還有3D列印區域和工作坊可以供學生用。令人期待的是明年即將完工的Iovine and Young Hall,將有各種創客空間以及嶄新設備。

The Garage 與 Iovine and Young Hall, from https://iovine-young.usc.edu

課程 Curriculum

我們大一的課程跟其他科系的很不一樣,只有一堂通識課是可以自己選的,其餘的課都是按照學院所規劃的。這樣安排的原因就是大一大二讓我們多方面涉獵,並學會不同領域的基礎技能和能夠快速生出最低可行產品(MVP)的 硬實力。到了大三大四有比較清楚的志向後就可以去修其他學院更為專精的課。如此培養學生能夠穿梭在不同領域的語言並相互借鏡跨領域思維,而注重合作的課程方式也讓不同能力背景的人可以互相學習如何共事。

四年的課程表

以下列出這學期所修的課以及課堂內容和個人想法:

第一學期課程 First Semester Classes

ACAD 174 Innovators Forum 創新者論壇

這堂課的模式是邀請在不同領域創新的業界人士擔任講者,並在他們分享結束後由我們學生向講者提出和他們產業相關的新想法或改善策略,最後再由講者對我們的提案與想法給予指教回饋。像是向知名健保公司One Medical的CMO提出一個校園中可行的衛生保健活動、向用科技加速成年老酒釀成的酒窖Lost Spirits創辦人提出他的酒窖可以再做些什麼吸引消費者、向人格分析公司Personality Hacker創辦人提出專門對不同人格的人設計的產品等等… 諸如此類。我還記得第一堂課我們就被分組並要求在三十分鐘內向兩位天使投資人推銷一顆平凡無奇的石頭。這堂課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接觸業界不同人士的創業故事以及增進對各種大人物pitching(類似投資人簡報)的能力。

ACAD 181 Disruptive Innovation 顛覆性創新

這堂課主要是在談商業創新,在歷史中造成遠大影響的產品、以公司的角度來談創新,融合了哲學性的反思和商業性的實用性。第一堂課的功課就是要講出自己的強項(superpower )跟弱點(kryptonite) ,因為擁有一定的自我了解 (self awareness) 是一個企業家很重要的特質,如此才能在團體中善用自己長處並找到別人彌補自己短處。從學期初了解什麼是精實創業(lean startup), 新創公司跟大公司的不同、何謂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到探討影集 The Day the Universe Changed 中一些發明和發現造就了人類文明。除了理論性的討論以及授課之外,這堂課最特別的是”Lemonade Stand Project” (Lemonade stand, 檸檬攤是很多美國小朋友在小時候做的第一個事業)。 這個project就是要把我們所學付諸實現。我們被分成4人小組,在為期兩個學期的時間中以一個新創公司的模式運作,開發一個解決人們問題的產品。規則就是由學校發的100美金中製作出至少100個單位的產品,賣出所得則全部捐出。每堂課教授都會固定撥一些時間給我們建議,偶爾也會請其他教授給我們評論。這堂課的實戰經驗讓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有更敏銳的眼光來找出還沒被解決的問題;從歷史性的角度與哲學性的分析回顧有史以來的各種創新與突破讓我們對「創新」有更多層次的見解。

ACAD 176 Rapid Visualization 快速視覺化

這堂課主要教的是如何把我們的想法快速呈現出來、藉此和其他人有效率的溝通。從基本的素描多點透視及立體物描繪練習、大型壁畫合作(歷年傳統)、產品設計練習(像是利用厚紙板和紙等簡單的材料快速幫一位同學設計客製化的皮包)、品牌研究(比較了自己選擇領域的不同廠牌的品牌戰略),最後再透過品牌研究開發出市場上沒有的的實際產品跟品牌。例如有人研究了市場上男士休閒皮鞋的品牌後自己做出一雙鞋子出來;有人研究了市面上的相機鏡頭後用3D列印和亞馬遜上面買到的透鏡做出自己的鏡頭。這堂課就是訓練我們實際動手做,因為空有想法只是紙上談兵。

學期末大家的成果展,每個人做出各式各樣的產品

ACAD 177 Digital Toolbox for Design 資訊工具箱 -設計

ACAD 180 Digital Toolbox: Sound and Audio資訊工具箱 -聲音和音頻

這兩堂課分表各佔半學期,主要就是學習電腦軟體:平面設計軟體(Adobe Illustrator, Photoshop, Indesign) 和音頻編輯剪接軟體 (Apple Logic Pro)。除了學基礎的操作之外,也透過一系列的project來學以致用。我個人認為在短短時間學習這些軟體的效果實在有限,但是這兩堂課讓我在平面設計和音頻設計上有初步的接觸,得以讓我探索並找出自己興趣所在,再額外自行鑽研。這兩堂課非常注重課外學習,透過project讓我們學會基礎後自己去實驗,而教授就在一旁指導提供完整的學習經驗。

GESM 120 Seminar in Humanistic Inquiry: Mindfulness in Cultural Practice 大ㄧ通識專題討論: 不同宗教的留心作法

這是唯一一堂非學院的課,這堂課是大一通識專題討論,人數少於20,注重課堂中的參與以及和教授的互動。我真的非常非常幸運選到這堂課,它讓我在這一學期更加認識自己和伴隨我度過大ㄧ剛開始適應期的上上下下。一學期下來,我們從不同宗教信仰來學不同型式的「冥想」(Meditation)。「冥想」這項運動在美國非常盛行,近年來各方研究皆顯示冥想對人類大腦及心理皆有正面影響,科技公司像是Apple, Google皆有在公司內部投入資源給員工。教這堂課的教授是一位充滿熱情與正面能量的人類學教授,他18歲時開始冥想,現在透過開這堂課向更多人教育這項運動的好處。每堂課教授都會帶領著大家做不同的冥想,例如 西藏法磬冥想, 肌肉放鬆冥想,視覺冥想,等等。這堂課主要就是帶著我們探索 mindfulness (翻譯是翻正念,但是我覺得比較像是留心於當下)。有很大部分的收穫是學習了如何放下自尊、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整理自己思緒、以及和自己相處。雖然聽起來很抽象,但是我真心的覺得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單單用打字的還是很難講清楚(可能要再寫一篇文章吧)。

申請 Application

這個科系每屆只錄取28人左右, 申請除了美國大學申請平台Common App 和USC 的申請之外,還需要準備一個1分鐘創新想法的影片和5件作品的作品集。經過第一階段的審核之後,差不多八十個人會被邀請一月的時候到美國校園與12個教授面試。剛開學時系主任和我們說話時特別提到,每個錄取的人都必須經過全部12個教授的點頭同意。之所以每屆只錄取二十多人是因為這個數量最能激發合作和交流,而此學院的運作也像是一個新創公司一樣,每人都有不同強項且扮演著不同角色。

響應式學習時段 RLM (Responsive Learning Module)

這是星期五早上固定邀請業界講者的時段,跟創新者論壇 Innovators Forum 很像,學院會邀請一些多元背景的講者來分享自己的事業或是故事;特別的是學生也可以自己邀請人來分享。我最大的收穫就是這個世界有各式各樣的機會;每次的講者都讓我了解原來還有那一條路可以走,給我各種不同的啟發。這學期我們還去了Mattel玩具公司的總部參觀,看到了芭比娃娃和風火輪小汽車的研發過程真的很難得!

總結與心得 Thoughts and Personal Takeaways

這學期感覺過得非常快,因為忙碌的大學生活不得閒(社團、好玩的作業、各種探索)。現在回顧我覺得這短短四個月的時間不僅僅學了實用的技能,也變得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和價值觀。初期還在適應美國文化時有到處和教授和學長姐講話,其中有兩句話讓我到現在還是印象深刻。第一個是 “You get to know yourself in a complete different culture” 「你會在一個嶄新的文化中更加了解自己」。現在回顧了過去幾個月,真的對自己,不管是喜歡的事物還是人生價值觀,有更多的認識。

另外一句是 “Fish don’t know they are in water” 「魚不知道他們在水中」這句話點出了時常我們都被自己思考的框架給綁架,因為接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造就了我們的思維模式。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自以為是,到頭來每個人都還是有偏見有盲點的。把這句話放在心裡每次接收到新的想法或理念都可以提醒自己別被過往經驗框住。

一學期下來,比起課堂中,我發現我在同學們身上學到的東西更多。儘管這是一個跨領域的科系,還是有一部分的人有自己的專攻的領域;換句話說,就是各種領域的高手都齊聚一堂。不管是平面設計、資訊工程或是3D列印都有人是專家。這樣的環境讓彼此之間的學習有加乘的效果。另外,在和同學們互動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除了學校的作業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在忙的事情,像是幫校園新創寫app、設計校刊、製作影片等等。每個人沒有一刻是閒著的,大家做project 不是為了矇混過關,而是因為好玩有興趣。這個科系最大的優勢是這種良性的相互幫助與成長的環境以及充沛的資源,我真的非常幸運!很期待接下來的大學生活!

寫這篇文章除了是為自己做紀錄之外也想讓身邊的親朋好友 (尤其是金主)知道我在美國學些什麼,同時也想和更多人分享美國創新式的大學學程!

**Update: 我在南加大創新學程第二學期

--

--